一、 湘鄂情,怀两岸
一进黎湘鄂总经理的办公室,传统书法写就的“湘鄂情怀”就映入眼帘,有力地勾勒出一个刚柔并济的两岸之子。黎湘鄂为人细腻温和,低调有礼。与他谈话感觉是亲和细语,宛若兄长。然而,他的血液里又流淌着湘江水,骨子里就有湘鄂人民的刚健。他勇于任事,锐意进取,敢怀天下。也许,名字里的“湘鄂”两字就已经诠释了他跨越两岸,任职晶合的原因。

时代育豪英。黎湘鄂生于60年代末,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赶上了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他在半导体行业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见证了集成电路行业的起步与辉煌。他参与过力晶三座12吋晶圆厂的建设并出任厂长,有着出色的业绩和杰出的管理能力,升任了力晶营运副总经理。
2014年后,合肥的IC制造产业开始形成浪潮,近几年投建于这里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如雨后春笋。黎湘鄂就是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顺势而为,投身到这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中。2015年3月他正式成为了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而丰富的从业经历也使他成为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
“半导体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你必须紧紧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做出正确的决策,一步没跟上,或是走了岔路,再想追上去难度很大,甚至会被彻底淘汰。小到一家半导体企业,大到一个国家整个半导体产业,都面临着这样激烈的竞争。”
---黎湘鄂
宏业催新程。黎湘鄂怀着建设一家最卓越的集成电路公司的梦想,放弃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那些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跨越900公里,来到了合肥--一座于他而言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这里有天时: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推出不久,合肥市紧跟步伐,设计了要将合肥打造成为“中国IC之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芯片制造是加速推进“IC”之都建设的首要环节。这里有地利:合肥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据预计,仅合肥家电、面板显示、汽车电子和绿色能源等产业,每年对各类芯片的需求就达数十亿片,需求超过300亿元。这里有人和:合肥是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四大科教城市之一。高校人才众多,科研机构林立。近年来,合肥市也积极引进集成电路人才。有了行业领军人物的加盟,这些人才才能迅速形成一股合力,坚不可摧,勇往直前!
晶合集成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应运而生。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市场需求巨大,而且潜力无限,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是大势所趋。这几年,这里投资建设了很多座晶圆厂,并大力扶持了一批上下游配套的企业,只要解决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问题,有这么大的市场作为依托,完全有机会赶超上来。”
---黎湘鄂
二、 事业情,怀晶合
2015年10月20日,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破土而生。这一天,黎湘鄂亲自为晶合培土奠基,在他坚毅而熠熠生辉的眼眸里,就像埋下了一颗种子:承载的是他的希望,需要的是他的坚持与努力,成就的是他对于集成电路事业的梦想。这颗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拼命汲取各方营养,茁壮成长。从开工动土到投片试产,晶合仅用了20个月的时间,而即使是发达国家,建成一座12吋晶圆厂,平均也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从试产到“良率”提升至业界量产标准,晶合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
办人、力晶集团董事长--黄崇仁博士,这个纵横江湖、看遍疾风骤雨的行家对惊人的晶合速度,对黎湘鄂带领的团队创造的奇迹也给予了高度认可。他的梦想正以卓越的“晶合速度”在不断逼近现实!
利器铸大势。面对这里这几年来很多晶圆厂的拔地而起,未来所面临的竞争激烈,黎湘鄂深知技术是企业成功的利器,而良率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有力发展的关键。早期晶合的核心生产工艺和技术均来自于力晶,已经过市场上千万片的考验,不仅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而且良率和可靠度都处于稳定的水准线上,这是属于晶合的先天优势。在管理系统方面,在力晶科技的强力支持下,晶合建置了完整的晶圆厂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并且完成了数千份各种技术文件的移转。
材人展新姿。在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家公司想要站稳脚跟,仅有先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靠卓越的人才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独帅难为战,兵将凝一“芯”。黎湘鄂从力晶并不是孤身前来,他还带来了一个百人团队,在半导体领域的平均年资在十年以上,分布在晶合生产和管理的重要岗位,他们是晶合迅速投入生产并保证良率的人才保障。除此之外,黎湘鄂并没有忽视对本土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他主张晶合的每个部门都派遣新人员工前往力晶接受专业培训。黎湘鄂此举在国台办、省台办和市台办的全力支持下,已经将晶合与力晶的人员往来培训创造成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交流之一!
人才能来,还要能留。参天的大树需要长期的养分: 晶合萌芽于黎湘鄂和他的百人团队一腔热血为事业的激情,茁壮成长却是需要他们扎根于此地的坚定决心。黎湘鄂作为总经理,他在个人方面率先垂范:入职之后,举家搬到合肥,太太和女儿成了他扎根合肥、发展事业的最强后盾;他在公司制度方面,尽量做到福利周全。他也能看到各级政府用心良苦的人才策略,旨在帮助晶合稳定军心,团结力量,使得利器有主,才能锋芒尽展!
三、 家国情,怀未来
中国缺芯,一年进口芯片要花一万多亿;晶合造芯,一期满产阶段预计年产值三十五亿。在政策支持下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晶合也借着政策的东风开始入轨航行。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路漫漫,黎湘鄂作为晶合的掌舵人,自觉任重道远。而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他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空间。

“晶合是什么?”
对全球来说,它是目前103座12吋晶圆厂其中的一座;
对安徽来说,它是首条12吋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高端集成电路核心制造“零的突破”;
对合肥来说,它是“合肥芯,合肥造,合肥用”产业全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对晶合人来说,它为自己打开了集成电路世界的大门;
但对黎湘鄂来说,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晶合”这个具象:它是一个总经理带领全企业人实现职业巅峰的理想,它是一个融合两岸血液的跨越式创业梦想,它是一个集成电路人对于中国行业发展的创想!
“目前,晶合已经量产。在起步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面板驱动芯片,与合肥乃至中国的面板产业做好对接。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做面板驱动芯片,后期我们还会开发更多的特色工艺产线。政府给政策,建投给资金,力晶给技术,市场给需求,晶合只要踏踏实实做个几年,我们完全有信心在这里的晶圆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中国最卓越的集成电路专业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