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聚焦投资者权益保护,助力可持续金融
发布: 2024-10-22 浏览:479 次


随着全球金融格局的不断演变,金融产品与业务模式越发复杂,给别有用心者有可乘之机。若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正当利益遭受损害,应勇于且合理地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值“2024年世界投资者周”,公司将投资者民事赔偿纠纷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如下,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民事赔偿的定义与性质

民事赔偿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损时,侵权人或违约人依法应承担的金钱补偿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旨在恢复受害人的损失,使其回到未受损害前的状态。在证券市场领域,它主要指的是因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违法行为,导致投资者财产权益受损,从而引发的赔偿纠纷。这种赔偿责任与国家法律赔偿制度中的国家赔偿不同,它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

二、民事赔偿的适用范围

证券市场中,民事赔偿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

1. 发行欺诈:如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时提供虚假信息,导致投资者受损。

2. 内幕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该信息进行交易,损害投资者利益。

3. 操纵市场:通过不正当手段控制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误导投资者并造成其损失。

4.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上述行为,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并遭受损失。

三、民事赔偿的原则与标准

民事赔偿遵循“填补损失”的原则,即赔偿金额应足以弥补投资者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这包括直接损失(如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利息损失)。在确定赔偿标准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侵权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投资者的实际损失等。

四、民事赔偿的程序与途径

投资者在遭受损失后,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民事赔偿。

1.协商和解:与侵权方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纠纷。

2. 调解:向相关调解机构申请调解,由调解员协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3. 仲裁:根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或相关法律规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 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并要求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

五、民事赔偿的优先原则

在证券违法行为人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民事赔偿具有优先地位。即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法律责任时,应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和对民事权利救济的重视。

投资者是金融市场的基石,其权益的充分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经济利益,更是市场公平、透明与规范运行的体现。因此,需把投资者权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措施,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同时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维权能力,共同助力可持续金融。

聯係我們

電話 :86-551-62637000/62137000

地址 :合肥市新站區合肥綜合保稅區內西淝河路88號

版權所有: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83号   皖ICP备170017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