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倾听原生的力量!
发布: 2018-08-21 浏览:971 次

今天的晶合与最初相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其中所有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每个晶合人的努力与付出。我们回顾过去,只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晶合的昨天因为有你而播种,它的明天也会因为有我们而盛开!

本文为访谈录,分为实名回答和匿名问答两个部分。
以下为实名问答:

问:还记得你是哪一天加入晶合的吗?为什么想要加入一个刚刚成立的集成电路企业?
陈建忠:2016年7月14日
我以前是在力晶工作的,主要是在运营这一块,得知有这个机会,也想来学习建厂的过程,就过来了。当初,家里老婆也是不同意的,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在经过沟通之后,她也明白了这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张晗:我只记得我是2016年7月的时候,跟晶合第一批部经理、处长以上级别的一起入职的。
(问:谁面试你的?)
面试的时候实在工务所,一个HR是第一面,厂长是面试我的领导,心里觉得,这个公司不会是骗子吧!(偷笑)
选择新公司,是想跟公司一起长大。

钟青源:2016年8月15日。

我在2000年的时候,就来这里的晶圆厂工作过,只不过那个时候这里这个行业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而现在个人觉得晶圆厂是遍地开花,发展前景很好,有机遇的时候,也要把握住。


万少强:2016年1月18 日
关注了人才的一个群,新闻有推荐力晶keji和合肥市政府合资建设,平台大、背景大,觉得是个机遇。我那个时候刚刚结婚,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发展自己。

付刚:2016年7月19日,早上八点零五分。我是西安人,之前也是在半导体行业。在大的政策背景下,有打造“芯屏器合”这样一个时机。虽然是新公司,但也代表这新希望。而且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

问:对晶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陈建忠:建厂室是晶合的第一个部门,当时只有20几个人。刚来的时候,还是一片荒草,所以对晶合没有什么第一印象。其实压力也很大,今后公司要量产、要良率都取决于建厂的基础。虽然我们来的时候,只有荒土,但是蓝图已经在脑海里绘就了,建厂就是要做规划嘛~

万少强:建厂时期,一共就十来个人。因为投资方背景大,所以觉得对这个新公司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当时,保税区的门还没开,从西淝河路进来,这边比较荒凉。看介绍其实是个蛮高大上的公司,但是到处都找不到。也不会觉得是骗子啊,因为我一个大男人没什么好骗的。

张晗:好奇!对这个行业


赵家保:我来的时候,晶合才盖到第二层,只有几十个人。当时吃饭都是和蓝科的一起,挤在狭小的食堂里。因为什么都没有,对公司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它的规划上。

钟青源:一片荒凉。

付刚:就像一个马上要出生的小朋友,很有朝气。

问:跟晶合一路走来,你觉得最难忘的是什么?
赵家保:2017年3月,第一台机台入驻的时候。
整个工厂都非常重视这件事,关务、海关、国检都提前很长时间探讨过作业的流程。厂外的流程和厂内的作业都提前做了很多努力。我和关务经理还亲自去上海,一路护送机台入驻晶合。

钟青源:建厂的时候,每个礼拜,大家都会到工地上去巡检。现在这样完善的大楼,里面是什么样子其实都看不出来,那个时候都会看到厂是如何一点一点盖起来的。这是晶合给我的不一样的体验。

付刚:研发楼竣工,就像是婴儿分娩完成;机台入驻,就像是他学会了爬;到六月试产的时候,就像是他可以站起来,自己往前慢慢走了。

万少强:一开始来的时候,建厂的同事都特别热情。我进厂不久,到4月的时候,女儿刚刚出生,大家还在公司给我女儿过满月,还是按照给小孩在过满月的习俗,有油麻鸡之类的。因为当时是在公务所,大家是从酒店点的外卖。我是第一个加入晶合的本地员工,大家对我都很热情。第一次感觉到同事之间热切的关怀。

张晗:第一个就是研发楼刚落成的时候,企划的Jesses跟我们几个秘书说,谁谁谁会在六楼,我会在七楼,谁谁会坐在那里,那个时候才对公司的大楼有这样一个直观立体的印象:原来办公楼是这样的,不是乱坐的,有规划的。
第二个就是机台进来的时候规划路线图。那个时候在下雨,这边还都是泥土路,处长们穿着胶鞋,踩着泥泞,一遍一遍地跑规划的机台入驻路线,现实中有问题,就再回去改当初的规划,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地研究,才让机台在最合理的路线上入驻厂内。在我看来,虽然处长们都是很有经验、职级很高,但是在新的环境,感觉大家都把晶合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小开始培养,每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到。

问:在晶合,让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陈建忠: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与建厂的过程。我本身是负责化学系统的,本来工作内容都只是纸上规划的,到我亲手把这纸上规划变成现实,到现在实际运用到厂内,这让我觉得很骄傲。其实每天跟大家一起走进这栋大楼,就觉得很自豪了。

张晗:我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

赵家保:集成电路行业对我来说,是没有接触过的。操作关务这些时间,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去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也是在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到最后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不仅仅需要依靠经验,更多的是需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让我觉得骄傲的。

钟青源:晶合的建厂速度、良率提升的速度及稳定性在业界都算作优秀的成绩,都是大家通力协作的成果。

问:你想对新加入的晶合同仁说些什么?
付刚:一个有前途的公司,也需要大家把握现在。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别的山也没有那么高。

陈建忠:一家公司刚进来的时候,褒贬都会有的。你能进来,肯定觉得公司有不错的地方。你进来之后,也许会发现不如你意的地方,但是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划与文化,都在不断的改善中。其实,晶合还是蛮注重员工的权益的,因为我本身也是工会委员会的成员。这些组织都为员工的权益做了很多事情,能替员工考虑到更多,公司必然是会有很好的前景的。

钟青源:我当然要鼓励他们啊!现在加入晶合对于进入这个行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当然进来了就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慢慢进步积累才会有比较远大的前途。

赵家保:多学习,多了解,总会有能让你成长的地方。跟着一个公司一起成长,会获益良多。

以下为匿名问答:
问:如果让你当一天总经理,你最想干什么?
最想在办公室的床上躺一天,不上班。
公司需要进行整合,部门和公司都需要。公司里人太多了、部门也很多,办事流程繁琐而冗长,效率低。
让大家领到最高的薪水,你的职务能有多高就让大家领多高的薪水!
我希望是领工资的那一天。
增加内部竞争机制。公司有管理的职位空缺时,可以让内部员工竞争上岗。
当初承诺给员工的,希望能够慢慢实现。
想办法留住人才,是关键!

问: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薪资的满意程度?

全家都温饱。

一般,加薪幅度太小,其实没什么感觉。

温饱

不太满意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较满意。


问:什么时候最讨厌工作?
其实来的时候,就知道建厂的压力很大,那个时候脑子里也想不到其他的事情,就是想找要把今天的任务完成。我个人还是蛮会调整工作压力的,这边文化差异比较大,但是我基本每隔一周就会出去旅游,我家人也建议我多出去走走,我也很偏爱美食,这对于我调节压力,适应文化的不同,作用很大。
(问:您都去过哪些地方?)
南京、镇江、扬州,苏杭、乌镇、青岛、丽江、襄阳……
在读书的时候,读的地理和历史,我这两科都还不错。而且,唐诗三百首我可以背60多首哦!诗词里提到的地方,我都会想去看一看。像是提到武汉黄鹤楼的“故人西辞黄鹤楼”,念到这一句,就好想去黄鹤楼看一看。看到包公的连续剧,就想去开封,看到《新白娘子传奇》,就会想去杭州走一走。
虽然对于选择的工作,已经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一时间都接到同事的投诉的时候,还是会有情绪的。
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解决不了问题。
繁琐的办事流程干扰了工作的正常进度,无谓的刁难。
现在还没有,可能等很多产品都量产的时候,会有讨厌工作吧。对于工作压力,我觉得一个人去爬大蜀山就很好啊,很自由,很放松。
周末的时候,该下班的时候。

问:你觉得晶合最让你失望的地方在哪里?
希望能早日实现当初晶合提到的“安家计划”。到这边来,很多人都自己来的,说是工作,但是也希望在这里落地生根,只有把老婆、小孩都接来了,一家人在一起才算是可以实现稳定,成为合肥人。
办事流程太繁琐,工作效率低。尤其是需要到政府部门的招投标,往往招来的也不是合适的供应商,只是按通用流程走的结果。经常招标流标,就会拖上几个月的时间。
工资低。
付出与得到不匹配。
我们吸引人才的条件(薪资福利)都没有那么好。现在这里晶圆厂那么多,吸引人才的条件有很多很优渥的,我们去招揽人才,其实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差异化对待太明显了。
离家太远了。

问:到现在还没有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晶合最初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挑战的环境和机会。等到现在的工作慢慢做到顺风顺水了,我觉得没有挑战了,会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我在力晶工作了二十几年,力晶遇到了几次低潮,甚至在金融风暴的时候,差点要倒。但是力晶没有因为不景气,说是要大幅裁员或者降低员工薪资,反而是在经济状况好起来之后,把之前少发的年终奖又补给大家。我觉得晶合有延续力晶的精神,很照顾员工。
外部的诱惑还不够啊!
因为我没事干啊!没有啦,开玩笑的。这里有跟我最默契的团队。大家都一起工作很多年了,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做到哪一步大家心里都有数,也不需要特别去催,去讲太多。
我对晶合还是很有感情的,没有那么容易用其他的东西来分裂。

问:最不能忍受上司的什么毛病?
情绪太波动了,让人有点害怕。
其实讲实话,现在还真没有。我只是听说,他比以前好很多,他以前很凶的!在压力大的工作任务下,工作环境里就不要让大家绷得那么紧了。薪水不多,还每天被骂,谁还做的下去啊!
我是跟着现在这位上司到晶合来的,就是因为信得过他这个人,才会这样义无反顾,但是我也还是觉得他太不苟言笑了!
嘘,不能说!(TA对我使了使眼色,就终止了回答。)
编者按:本次访谈是在工号200之前的员工中,抽取了10人回答这些问题。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当谈起一些需要他们回忆的问题,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那种不经意浮出的笑容,就像是看到曾经那些鲜明而生动的画面一下子被拉到眼前。无论最初是多么辛苦,到如今,酿出的都是甜蜜。晶合虽然不是完美的,但一点一滴都是大家共同创造出的。坚持到现在,除了有割舍不下的情感,还有对它未来的希冀。
毕竟,也要靠着它带我们一起来奔小康呢!
聯係我們

電話 :86-551-62637000/62137000

地址 :合肥市新站區合肥綜合保稅區內西淝河路88號

版權所有: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83号   皖ICP备17001750号-1